欢迎你来到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制革行业的发展历程(制革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)

2023-10-27 11356 0 评论 行业动态


  

本文目录

  

  1. 四平红嘴集团的发展历程
  2. 制革的行业发展
  3. 制革在商周时期的发展程度是怎样的

1、红嘴的发展,大体经历三个阶段:

  

2、从1976年到1984年,为起步创业阶段。1976年,卢志民出任红嘴二队队长。当时全队有800亩土地,750口人,以粮食为主,兼种蔬菜,人均收入只有38元,是远近闻名的“吃粮靠返销,花钱靠贷款,生活靠救济”的“三靠”生产队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我们艰苦创业,白手起家,建起了一个小翻砂厂,迈出了乡村办工业的第一步。紧接着,我们又相继建起了砖厂、轧钢厂,形成了农、工、副多业发展的格局。1984年,成立了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,标志着红嘴步入了农村工业化发展阶段。

  

3、从1985年到1994年,为实现工业化阶段。从1985年红嘴创建啤酒厂起,几乎是每年上一个工业项目,啤酒、饮料、炼钢、轧钢、包装印刷等,而且是上一个成一个。我国共有640万个生产小队,1991年红嘴成为全国第一个产值超亿元的生产小队,被国家计委、农业部确认为“全国第一村民小组”,“神州第一屯”由此得名。1992年,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后,红嘴确立了“四大”发展战略,即组建大集团,培育大公司,主攻大项目,进军大市场。实施了“3331”工程,即年产30万吨啤酒、30万吨炼钢、30万吨轧钢、10万吨饮料。企业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形成了初步的行业优势和规模优势,实现了由大办工业向办大工业的战略转移。1994年5月15日,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完成使命,红嘴集团总公司应运而生,成为全国首批大型乡镇企业集团。这十年,是我们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十年,也是初步完成农村工业化的十年,更是我们红嘴二队农民实现殷实小康的十年。

  

4、从1995年到现在,为迈向现代化阶段。在这十年中,我们以提前实现现代化为目标,围绕把主业做强做大,实施了低成本扩张战略,不仅跨区建厂,跨省开发,还创办过中外合资企业,先后购并了四平市国有制革厂、梨树天龙酒精厂、四平市啤酒厂、四平植物油厂、榆树市酒精厂、梨树飞跃淀粉厂、四平第一、第二面粉厂、四平客车厂、改装车厂、轻型客车厂、汽车零部件厂等十多户国有企业;租赁了天津大亨冷饮厂、嘉兴商业冷饮厂、哈尔滨特殊钢厂;在北京密云开发区、南京江宁开发区新建冷饮厂等。从1987年开始,我们集团总公司党委连续四届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,集团公司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。卢志民同志连续当选八、九、十届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,四平市政协副主席。

  

5、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,红嘴集团将迎来一个新的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的时期。

  

6、2006年5月21日,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视察红嘴集团后说:“我感慨而言,听了你(卢志民)的汇报,非常高兴,非常兴奋,非常赞赏你们所取得的成绩!我们民营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一定会越来越大!”

  

7、关于发展乡镇企业,回良玉同志在江苏期间曾说过这样一段话,大概意思是“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,农村工业化就是一句空话;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,农村城镇化就是一个空壳;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,大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一种空想”。我们红嘴从一个生产小队发展到现在的事实,完全证明了回良玉同志的这一论断。由于发展乡镇企业,我们达到了实实在在的农村工业化;由于发展乡镇企业,我们实现了真真切切的农村城镇化;由于发展乡镇企业,已有不下5000农村剩余劳动力相继成为我们企业的工人。2007年7月2日,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红嘴集团视察新农村建设。欣喜之余,他感慨的指出:红嘴子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印证,是我们祖国大好形势的一个亮点,是新时期中国农民的一个典范,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,同时也是四平、吉林的一个骄傲,是中国农民所创办的乡镇企业的一个样板。所以,我们力争发展得再快些,为四平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  

作为轻工行业的支柱产业,我国的皮革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:自我发展的初期阶段(1949-1978)、一次创业时期(1978-1997)和二次创业时期(1998-2010),我国的制革行业大致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。制革行业的快速发展,正在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革生产基地,同时也拉动了其他皮革相关行业的发展,如上游的畜牧、皮革化工等行业,下游的皮鞋、皮衣、皮革家俱、皮革制品业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皮革需求的增加,我国的制革行业得到快速发展,尤其是成品革的制造技术,无论在皮革产量、质量、风格还是花色,都有了长足的发展,这些都有效支持了我国皮革工业的发展,皮革行业成为我国轻工行业中的支柱产业。随着皮革工业的快速发展,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革生产大国以及皮革贸易最活跃、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。 199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轻革产量为2.5亿平方米,2004年产量达到5.1亿平方米,到2006年的产量达到7.2亿平方米,占世界总产量的20%以上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2008年、2009年轻革产量有所下滑,分别达6.4亿平方米及6.5亿平方米。2009年,我国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,033亿元,比“十五”末期2005年增长89.40%,2005-2009年均增长17.30%。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,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。近几年,我国制革企业开始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、乡镇转移,其中以乡镇最为兴旺。从大区分布上看,70%的企业集中在华东及华南经济繁荣地区,但以小型企业为主体,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,生产集中度较低。我国制革企业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,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,尤其是生态皮革。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产品品种雷同,质量相近,形成了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重复生产。受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,作为皮革产业链的基础,制革业也面临较多困难,如国际市场低迷、企业订单减少、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数量在增加、亏损面加大等。面对危机,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经营规范的制革企业将获得更大的扩展空间,而大量不规范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。

  

我国早期的皮革工业是从手工业发展起来的,工艺和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。为了提高皮革行业的总体水平,我国皮革行业在发展思路上进行了战略调整,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,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。二次创业后的我国制革工业已从最初的模仿开始走上了自主创新、自我研发的发展道路,我国已自主开发了很多具有独创性的技术和产品,如开发和提高了系列猪皮制革技术,使我国的猪皮制革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;羊皮服装革和牛皮鞋面革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;自主开发了大量新型皮革种类,如防水革、山羊高尔夫球手套革等;自主研制开发了很多高性能皮革化工产品,逐渐缩短了我国皮革化工产品技术与国外的差距;研究环保制革新工艺,如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等;对高性能皮革进行研究,并开发出许多质量较高的产品,如发泡涂饰牛皮家具革、汽车坐垫革等。这些技术和产品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皮革行业的快速发展,提高了我国皮革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。

  

1、在我国古代,制革成为专业工种大概始于商周时期。当时的皮革制品在防腐处理上是很成功的。

  

2、在河南省安阳出土的殷商时代的戍革鼎上,就刻有“革”字。其字形很像一个披着盔甲的武士,表示当时常用兽皮防御护身。甲骨文、金文中均有“裘”字,表示用兽皮做的衣服。

  

3、在河南省安阳侯家庄的一座殷商时代的墓葬中,曾发现皮甲的两处残迹,残迹是皮革腐烂后留在土里的纹理。在湖南省长沙也曾发现春秋晚期的皮甲。在湖北省江陵也发现过战国时期的皮甲。

  

4、周代曾经设有金、玉、皮、工、石等5种官吏,专门来管理王室中相关物资的生产和分配使用。《礼记•月令》中还记载了:“季春之三月命工师、命百工审查五库器材的质量。”五库里就包括有皮、革、筋等物。

  

5、在当时,皮革的产量相对于麻、丝织品来说,实在少得可怜。少数裘类成品大多做装饰品而为权贵们所占有。一般革制品曾用于军事,例如甲胄。至于革制品用于军事,《楚辞•国殇》中有“操吴戈兮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”之句,描绘了当时战士披甲操戈的战斗情景。可见当时皮甲已被大量用做防御的装备。

  

6、《战国策•秦策一》中说:“兵革大强,诸侯畏惧。”说明革制甲胄的数量也反映了军事的实力。


复制成功